砭石
2015-07-03

〖中医药文化〗

砭石功效古今传,

安神活血性情安。

古为今用传奇多,

泗滨之物最惹羡。


『简介』

   砭石是中医两大医疗器械之一,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,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。最初,它主要被用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,在治疗历程中人们逐渐发明在割治人体某些部位时,可以沿着某些路径爆发放射感,随之一些病痛也就好了,这样扩大了砭石治病的规模。中医以为泗滨砭石有安神、调理气血、疏通经络的作用。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,砭石可以发出许多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,增进微循环、调理新陈代谢。



『文籍纪录』

   《黄帝内经》纪录,砭、针、灸、药是中国古代四种自力并存的医术,它是一种石制尖刀,是针灸术用具针的前身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,东汉前逐渐消逝,至今失传已千年。

   《尚书》一书中说的泗滨浮石是爆发于山体地表的片状、无须加工或稍做加工既可发出乐音的石头。在距今4100年前的大禹帝时期是贡品,是祭祀用的神器 ;后泗滨浮磬是佛家、道家的法器,儒家的礼器,而由多块磬组合在一起的编磬与编钟则成为标记帝王之尊的乐器。

   宋?罗泌《路史》中纪录距今五千年前的伏羲氏试制草药制造砭具,治疗黎民的疾病。一定了这个历史时期“砭”已经是完整的医术,且早于“针灸”和“药”。



『功效』

1、推拿作用:超声波可对人体的细胞爆发一定的压力,使细胞泛起细小的运动,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,抵达治病的目的。

2、热作用:人体吸收超声波的能量后,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,可在组织内泛起发热反应,所爆发的热量具有镇痛,扫除肌肉痉挛,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等作用。

3、生物学作用:超声波可影响人体内某些化学或生物学的转变历程,改变酶的活性等,从而改变人体内的代谢情形和状态,使疾病向好的偏向转化。



4、对神经系统作用:神经系统具有对超声波敏感的特征,小剂量的超声波对神经有抑制作用,可使神经的传导速率减慢,从而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。

5、其他作用:超声波可使胃肠道蠕动增添,胃肠渗透增添 ;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,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;可使肾脏的血管扩张,增添肾脏血流量。


『浅易疗法』

1.健脾除湿:在拇指第一指件枢纽靠近指尖的指腹部位,用砭石刮痧板的尖端处顺时针轻轻推拿此穴位200-300下,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。在人手掌的大鱼际正中心有一个穴位叫板门,用砭石按揉板门也是一个除湿健脾的好要领。

2.预防“空调病”:使用砭石刮痧板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(婴儿油也可)以起到润滑的作用,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,再沿着距离脊柱1.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,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,以同样的要领用鞭尸啊刮痧板由上往下刮。或许每个区域刮5到8下,不必强求出痧,同样可以起到效果。



3.治疗慢性胃炎: 取仰卧位,将砭石刮痧板放在肚脐上4寸处的中脘穴,顺着呼吸适当用力徐徐下压,约莫10次呼吸之后,再逐步抬起,这样重复做2分钟。

取坐位或卧位,先用砭石刮痧板以顺时针偏向绕肚脐按揉50圈,然后用另一只手逆时针按揉相同次数。

取仰卧位,用两手划分捏住两侧腰直肌,由上往下,逐步捏拿,约莫2分钟。

4.梳头:将砭石的外弧形板刃看成梳子,像梳头一样梳理头上长头发的部位。增进头部气血流通。预防和治疗伤风、头晕、头痛、高血压、脑血管疾病、影象力减退、晚年痴呆症,延缓鹤发、脱发。



『砭石名品』

   泗滨浮石在历史上多有纪录。其中最早见成书于战国时期《尚书》中的《禹贡》。其中纪录,传说中的上古大禹时期,天下分为九州,其中徐州、豫州、梁州都纳贡磬,而惟有徐州纳贡的磬被注明为“泗滨浮磬”。这在其时应是十分珍贵的,不然不会被命名且列入贡品只为帝王所拥有和使用。其制作质料的石材也因此得名“泗滨浮石”,古徐州非今徐州,今徐州古称彭城,古徐州在今山东,今徐州的磬非“泗滨浮磬”,为灵壁磬或吕梁磬,声短而尖、不清正、共振与谐振感差,古时,灵壁磬或吕梁磬不可作为祭祀之用。而山东的泗滨浮磬天地气交、本色玄黄”的玉质磬,是天地氤蕴、造化之物,该玉石通体呈“玄黄色”即深灰褐色,有玉质感。通体细腻,且软硬适中,靠近硬玉。以间有不规则的土黄色的斑块杂于其中为上品。



『砭石小故事』

   上个世纪的1978年在山东滕州的战国墓出土了一套13枚的编磬,这套编磬中有11枚完好无损,敲击时发出美妙的声音,惋惜两枚已经损坏。山东音乐教授杨浚滋先生对编磬的制作石料查找了大宗的古籍文献,发明其时划定徐州的贡品之一为泗滨浮磬。而制作这套编磬所用的石料就是泗滨浮石,杨浚滋先生走遍泗水流域,终于寻找到这种泗滨浮石,并修复了已经损坏的两枚编磬,恢复了古编磬的完整性。在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上,我国古老的泗滨浮磬重新向全天下发出庄重、美妙的声音。


祝好朋侪温顺一门有百福,平安二字值千金!

砭石

〖中医药文化〗

砭石功效古今传,

安神活血性情安。

古为今用传奇多,

泗滨之物最惹羡。


『简介』

   砭石是中医两大医疗器械之一,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,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。最初,它主要被用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,在治疗历程中人们逐渐发明在割治人体某些部位时,可以沿着某些路径爆发放射感,随之一些病痛也就好了,这样扩大了砭石治病的规模。中医以为泗滨砭石有安神、调理气血、疏通经络的作用。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,砭石可以发出许多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,增进微循环、调理新陈代谢。



『文籍纪录』

   《黄帝内经》纪录,砭、针、灸、药是中国古代四种自力并存的医术,它是一种石制尖刀,是针灸术用具针的前身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,东汉前逐渐消逝,至今失传已千年。

   《尚书》一书中说的泗滨浮石是爆发于山体地表的片状、无须加工或稍做加工既可发出乐音的石头。在距今4100年前的大禹帝时期是贡品,是祭祀用的神器 ;后泗滨浮磬是佛家、道家的法器,儒家的礼器,而由多块磬组合在一起的编磬与编钟则成为标记帝王之尊的乐器。

   宋?罗泌《路史》中纪录距今五千年前的伏羲氏试制草药制造砭具,治疗黎民的疾病。一定了这个历史时期“砭”已经是完整的医术,且早于“针灸”和“药”。



『功效』

1、推拿作用:超声波可对人体的细胞爆发一定的压力,使细胞泛起细小的运动,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,抵达治病的目的。

2、热作用:人体吸收超声波的能量后,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,可在组织内泛起发热反应,所爆发的热量具有镇痛,扫除肌肉痉挛,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等作用。

3、生物学作用:超声波可影响人体内某些化学或生物学的转变历程,改变酶的活性等,从而改变人体内的代谢情形和状态,使疾病向好的偏向转化。



4、对神经系统作用:神经系统具有对超声波敏感的特征,小剂量的超声波对神经有抑制作用,可使神经的传导速率减慢,从而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。

5、其他作用:超声波可使胃肠道蠕动增添,胃肠渗透增添 ;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,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;可使肾脏的血管扩张,增添肾脏血流量。


『浅易疗法』

1.健脾除湿:在拇指第一指件枢纽靠近指尖的指腹部位,用砭石刮痧板的尖端处顺时针轻轻推拿此穴位200-300下,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。在人手掌的大鱼际正中心有一个穴位叫板门,用砭石按揉板门也是一个除湿健脾的好要领。

2.预防“空调病”:使用砭石刮痧板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(婴儿油也可)以起到润滑的作用,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,再沿着距离脊柱1.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,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,以同样的要领用鞭尸啊刮痧板由上往下刮。或许每个区域刮5到8下,不必强求出痧,同样可以起到效果。



3.治疗慢性胃炎: 取仰卧位,将砭石刮痧板放在肚脐上4寸处的中脘穴,顺着呼吸适当用力徐徐下压,约莫10次呼吸之后,再逐步抬起,这样重复做2分钟。

取坐位或卧位,先用砭石刮痧板以顺时针偏向绕肚脐按揉50圈,然后用另一只手逆时针按揉相同次数。

取仰卧位,用两手划分捏住两侧腰直肌,由上往下,逐步捏拿,约莫2分钟。

4.梳头:将砭石的外弧形板刃看成梳子,像梳头一样梳理头上长头发的部位。增进头部气血流通。预防和治疗伤风、头晕、头痛、高血压、脑血管疾病、影象力减退、晚年痴呆症,延缓鹤发、脱发。



『砭石名品』

   泗滨浮石在历史上多有纪录。其中最早见成书于战国时期《尚书》中的《禹贡》。其中纪录,传说中的上古大禹时期,天下分为九州,其中徐州、豫州、梁州都纳贡磬,而惟有徐州纳贡的磬被注明为“泗滨浮磬”。这在其时应是十分珍贵的,不然不会被命名且列入贡品只为帝王所拥有和使用。其制作质料的石材也因此得名“泗滨浮石”,古徐州非今徐州,今徐州古称彭城,古徐州在今山东,今徐州的磬非“泗滨浮磬”,为灵壁磬或吕梁磬,声短而尖、不清正、共振与谐振感差,古时,灵壁磬或吕梁磬不可作为祭祀之用。而山东的泗滨浮磬天地气交、本色玄黄”的玉质磬,是天地氤蕴、造化之物,该玉石通体呈“玄黄色”即深灰褐色,有玉质感。通体细腻,且软硬适中,靠近硬玉。以间有不规则的土黄色的斑块杂于其中为上品。



『砭石小故事』

   上个世纪的1978年在山东滕州的战国墓出土了一套13枚的编磬,这套编磬中有11枚完好无损,敲击时发出美妙的声音,惋惜两枚已经损坏。山东音乐教授杨浚滋先生对编磬的制作石料查找了大宗的古籍文献,发明其时划定徐州的贡品之一为泗滨浮磬。而制作这套编磬所用的石料就是泗滨浮石,杨浚滋先生走遍泗水流域,终于寻找到这种泗滨浮石,并修复了已经损坏的两枚编磬,恢复了古编磬的完整性。在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上,我国古老的泗滨浮磬重新向全天下发出庄重、美妙的声音。


祝好朋侪温顺一门有百福,平安二字值千金!